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品味教学
“品味教学”第41期:解读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之法

11月28日,由教务处和网络教育技术中心联合举办的“品味教学”第41期: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解读会在校本部教学大楼举行,旨在全力做好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申报工作,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应用,提升本科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谢幼如教授受邀为我校100余位教师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解读会。教务处副处长谷世乾主持本次活动。

(谢幼如教授讲授申报之法)

课堂思政彰显育人目标 创新思维构建一流课程

谢幼如表示,一流课程应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导向,一是重视课程思政,彰显育人目标;二是重构课程内容,创新课程模式;三是强调能力导向,符合社会需求。

课程创新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教师在申报时要突出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思政育人元素,积极推动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她以医学为例,指出应当将医德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使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针对一流课程的教学设计,“互联网思维”是课程创新的核心要素。课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就是融入“互联网”、“人工智能”、“AR/VR”、“5G通信”等要素。

她认为,课程创新不仅是“形式创新”,更要在课程设计中结合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平台思维、数据思维和体验思维进行创新。具体来说,就是关注学生需求、重构课程内容、应用先进设施、提供课程评价可靠依据、形成虚实融合的育人空间。

她将一流课程的教学创新凝练为“六大创新”,分别是理念创新、目标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评价创新。她总结了一流课程教师胜任力的五大要素,提出“道德情操”是胜任力的灵魂所在,“专业水平”是胜任力的关键支撑,“教学能力”是胜任力的核心要素,“信息素养”是胜任力的内在要求,“教学创新”是胜任力的动力源泉。

(活动现场)

“两性一度”巧析金课内涵 “五大指标”妙解申报指南

谈及“金课”的内涵,谢幼如非常认同吴岩司长提出的“两性一度”论,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具体来讲,“高阶性”即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要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即课程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去攻克。

她结合自己建设“中国大学MOOC”的经验,向在场教师分享了课程设计的思维、理念和秘籍,她建议在展示视频中嵌入课程教学片段,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这门课程的教与学情况。

关于“金课”的评价指标,她提纲挈领地总结了“五大指标”:第一,教学目标体现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符合国家教学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高阶思维;第二,教学内容科学严谨,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能结合实际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合理,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第三,教学组织与实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情境创设合理,教学考核与评价手段多元化、科学化;第四,合理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增强现实等信息技术;第五,理念先进,立意新颖,方法独特,具有较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有较强的借鉴及推广价值。

讲座最后,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周红春就本次申报工作安排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本次解读会内容充实、丰富,紧扣申报要点,贴近教学实际,为我校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申报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