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品味教学第34期“教学成果奖申报解读与经验分享”在校本部校友楼召开,2018年我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要完成人孙平华、刘涛、田明三位老师,以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主要完成人、教务处教学研究科科长颜海波,为到场120余名教师作专题解读与分享。
以创新点燃教改引擎,实现“人人创新”个性化教学
药学院孙平华老师结合自身的职业生涯经历分享了申报教学成果奖的体会。他认为,教学改革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教学成果奖的申报选题要回归到教学本身,力争独创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敢破始立”。正如他们团队设计的“双链融合”教学模式,致力于人人创新的个性化教学,将药物研发链和专业课程链相匹配,让学生在主干课程学习结束后,能全面认识药物研发的整个流程。此外,孙平华还提出了“心的整合”的理念,强调在整合人员、材料、资源的过程中,首先要整合的是“心”。主要负责人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方式融入团队,凝聚人心的同时也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汇聚在一起。
(孙平华老师做经验分享)
以叙事勾连内容,用模式架构思想
新闻与传播学院刘涛老师对申报选题的具体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享。他把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比作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并且强调要善于将零碎化的成果整合并转化为一个“故事”。他认为:首先应确立培养目标,并且寻找理论支撑;其次提炼出一种经得起逻辑推敲的模式,将已有的成果巧妙地串联起来;最后进一步优化模式,使其达到“主线清晰,局部复杂”的效果。他结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经验,总结出教学成果奖申报的三个要素,即“打造标志性成果、紧跟国家热点议题、提炼培养模式。”
(刘涛老师做经验分享)
以教学理念为支点,提炼教学特色
马克思主义学院田明老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从理念定位、内容建设和团队协作三方面分享了教学成果奖申报的心路历程。他认为理念是项目成果的支点和骨架,决定成果的方向和层级,强调了凝练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因此在理论定位上,他认为首先要明确思政课的教学理念是“解放思想”而不是“灌输思想”,并将这一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过程中;在内容建设上,要结合理念与成果,通过分析对比找准切入点,并围绕前期的内容积累,提炼教学特色;在团队协作上,将致力于教学事业、切实从事相关教学实践的老师吸纳到团队中来,并明确团队分工。最后,田明对教学成果奖的申报经验总结成了四句话:明确学科教育发展趋势,准确定位学科教育短板;扬长避短,既不用不切实际,也毋需妄自菲薄;综合学院教育实践的现实,提炼有效成果,有的放矢;解放思想,既要符合学科发展规范,又不可抱残守缺。
(田明老师做经验分享)
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为了加强对教师申报教学成果奖的有效指导,颜海波从前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简况、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主题、教学成果奖申报需把握的方向及注意事项、2019年校级及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有关工作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从历年的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来看,研究目的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关键词不论是教师发展、实践教学、人才培养途径与实践,还是产学研、数字资源建设,无一不以人才培养为落脚点。”颜海波认为,教学改革工作要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核心目的,既要符合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要立足于学校现阶段的办学水平,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特色。
本次品味教学活动,旨在引导我校教师聚焦本科教学,帮助教师在总结和申报成果奖过程中找准重点,攻克难点,努力培育高质量的教学成果,为本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