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品味教学
“品味教学”第21期:第八届教学成果奖的解读与培育

第八届暨南大学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评选工作已于上学期期末全面启动。学校于9月9日下午,在校本部教学大楼A503室举行“品味教学”第21期活动:“教学成果奖的解读与培育。”经济学院徐林清副教授及教务处教学研究科颜海波老师为到场的近百名教师共同解读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及培育。

教学改革的方向:重视创新人才培养

为了让教师们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成果奖,颜海波从前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简况、第七届(2014年)教学成果奖工作回顾、教学成果奖申报需把握的方向、教学成果奖申报的注意事项以及第八届校级教学成果奖有关工作五个方面进行解读。

(颜海波解读教学成果奖的申报)

“从往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来看,近年来我国教学改革非常注重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及课程体系的建设,强调科研与教学的互补,同时也更重视社会的需求。”颜海波认为,教学改革除了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还要立足于各学科发展的现状开展,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教师可在申报时充分考虑高校的差异化特征。

长期准备积累 实践理论并行

徐林清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跨文化教育环境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曾获2014年度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他分享了自己申报教学成果奖过程中的体会,结合申报材料从教师申报角度讲述教学成果奖。

(徐林清分享申报体会)

徐林清认为,教学改革是源于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困惑。“国贸系里外招生的比重非常大,按照一般情况成绩的分布是正态分布,但成绩出来后我们发现成绩经常是双头分布。基于成绩分布表,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去改变这个现状。”

徐林清认为老师和医生很相似,医生要治病救人,老师要教书育人,两者的工作都相当重要,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逐步思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申报广东省教学成果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2008年申请了暨南大学第十批的教改项目,到2014年获奖,一共用了6年的时间。”徐林清坦言,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周期虽长,却是对以往教学工作一个很好的总结,更有助于教师教学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大学本科教育是基石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

教务处副处长汪勇(主持工作)认为,大学本科教育是基石,教师则是本科教育的灵魂。教学成果奖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升华,也是对教师们最大的鼓励和嘉奖。汪勇呼吁教师们积极申报教学成果奖,继续深化对教学的研究和改革。

(汪勇与各位教师分享对教学成果奖的见解)

教学成果奖,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国家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展现了重视教学建设、重视教学改革、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自1989年起,教育部每四年评选一次教学成果奖,至今已开展了七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共授出3420个奖项,与科技成果奖并列为高等学校两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