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暨南大学品味教学”获国家商标局正式批准注册。这一品牌教学活动(以下简称“品味教学”)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要求,专注于为教师提供一系列稳定多样的教学培训,邀请一线教师或观摩教学名师的课堂,或分享教师教学心得,或学习教师课堂能力建设等,旨在夯实教师教育基本功,推广先进教学理念,鼓励教师投身教学研究和教育创新实践,精益求精做教学,正在成为培育教师“工匠精神”的课堂。自2014年4月1日创立以来,这一活动每月一期,迄今共举办了20期,共培养教师逾500人,其中超一成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斩获大奖。“目前已形成持续的、稳定的、常态化的教师培训活动,有效性强,成果丰硕,并注册了商标成为学校品牌,开岭南教师教学培训之先河。”我校负责本科生教育的张宏副校长说。
(“品味教学”现场)
增品种:针对性对接一线教师让他们“呼吸新鲜空气”
“在‘品味教学’中,我呼吸到新鲜空气!”来自华文学院的陈昭玲老师感慨道。她年届退休,仍每次坚持从华文学院来校本部参加该活动。“只要有时间,我一定从华文过来参加,争取拓展眼界,学习更多的先进教学经验、技术和理念。”她觉得,广阔的互联网教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平台等对她而言很新鲜,让她在年轻人的圈子里活到老,学到老。
“新媒体时代,一线教师熟练掌握新媒体教学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张宏副校长说。“品味教学”系列课程回应了教师们对教学技术提升的诉求,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关于教学IT能力方面的选题,广受欢迎。而这样的安排,其实源于一篇教育学文献。
教务处具体负责“品味教学”活动策划的贺璞老师在思考如何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发展和专业发展的各项需求内容上需求程度较高,组织发展需求中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氛围的需求也较高。她与教务处同事本想就教育技术选题做一些小小尝试,却意外的收获了教师们一致的好评。
该活动有针对性地对接一线教师,让他们到课堂来学习、观摩和品味不同教师的教学风采,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张宏说,教学活动有“品位”,老师更能“品味”,因为“品味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倡议教师主动培训的“品味”过程。
“这算是华南地区第一个‘吃螃蟹’的高校教师教学培训活动吧,颇有创意,办得有声有色,我很喜欢。”环境学院的任刚老师说。他认为,“品味教学”和一线教师的教学活动息息相关,贴近和解答了教师群体中的同类疑惑,激发了教师们的共鸣。
“品味教学”第一期由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王声湧教授主讲应急医学,到场教师总数远超预想。 “王教授很擅长用适合学生的方式巧妙引导学生,让非专业学生都能迅速融入,毫无门外汉之感,这种教学方法值得学习。”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黄柏炎说。
“品味教学”系列活动形式多样,以教学观摩课、专业座谈会、学术讲座、教学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呈现”。课堂的“品味”带动了线下的“交流”,教师自发创办了更多的针对性更强的“品种”——32个由教师根据教学专长和教学发展意向跨专业跨校区自发组成的“教师教学发展促进会”应运而生,更自由的学术环境,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与教学讨论,凝聚了一批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教师团队。
提品质:全情教学打造幸福“匠人”
医学院教师孙立多年来一直活跃于一线本科教学,专注并擅长利用多种多媒体软件及社交工具实现师生教学互动,建立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会”并担任会长。他的团队气氛融洽,对他而言,“能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体验的新技术让我们凝聚在一起,很有意思。”
“每一场活动我们都希望老师们来的时候是幸福的,回去以后是有收获的。”负责 “品味教学”具体实施的刘骏骁老师谈到,“‘品味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能为教师提供一些碰撞出教学思维火花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堂新鲜元素,就能留存一丝的感怀。
“品味教学”就是为了给教师们营造这样一个融洽的教学氛围,而这样的平台就汇聚了一批热情、专注又精益求精的“匠人”教师。张宏说:“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往往与其教学工作的投入度正相关。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不仅打造了优秀的学生,更打造了优质的课堂。从参加‘品味教学’活动的教师们投入到教学的时间、精力、功夫、情感上,我们都可以看出他们对教学精益求精的‘匠人’态度。”
“全情教学,默默付出,用自觉、良心、责任来担当,兢兢业业却不图名利,精益求精不惜宵衣旰食”,这是陈昭玲老师的“匠人”教学观。面对外国留学生,担任近30年一线教学班主任的陈昭玲老师,在教学上全情付出,在教材和课件的准备上力求精益求精。她说,“这些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经常都称我们是中国的‘爸爸妈妈’,听到这些,我们感觉自己的付出和担当就是值得的。”她希望学生学有所成,青出于蓝。同时她表示,“黑板+粉笔’的时代已经过去,活用新媒体的时代已经来临,更要用学生喜欢的、年轻人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匠人’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陈昭玲老师说。
创品牌:注册商标 “把每个老师做成品牌”
2016年1月7日,暨南大学品味教学获国家商标局正式批准注册。“匠人精神对当下教师发展的启示在于,它恰恰是一种宁静致远的追求,是对抗教育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浮躁之风的一剂良药。”张宏认为,“品味教学”系列活动紧扣“创新人才”来开展,是我校本科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探索,旨在为学校凝聚一批静心教学、潜心育人的核心力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
(品味教学获国家商标局正式批准注册)
“品味教学”作为无强制性、没有工作考核要求的教师培训活动,却吸引了大量自愿报名参加的教师过来听课,体现了其品牌影响力。作为“品味教学”主讲人之一的文学院张世君教授,从教30多年以来,一直精心制作各种课件,这份精心源于她在研究建筑时体会到的工匠精神。“要培养大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新思维,首先自己得有工匠精神,多走多看,广收材料,精益求精。”针对青年教师在缺乏资源时如何丰富课堂教学的问题,她认为生活中处处有素材,应将生活所悟用到课堂的教学素材中,“大学教师要有好教师的职业信念和工匠精神,站好讲台,搞好教学,把自己做成品牌。”
未来,“品味教学”也将持续开展常态化培训,并着力加大密度、创新形式,逐渐发展成为融合学界和业界、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