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品味教学
“品味教学”第18期:盘点国际化人才培养喜忧 解读“教学国际化”密码

4月22日下午,我校在教学楼A607室举办“品味教学”第18期:国际化人才的喜忧盘点。西南交通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闫月勤教授详细剖析了当前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难点。讲座由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蒲若茜主持。

    我校国际化水平位列211工程大学前列

    闫月勤分享了西南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团队的最新调查成果——“教育部直属高校国际化水平排行榜”。该排行榜自2013年以来已发布三届,受到国家主管部门、主流媒体和高等学校广泛关注和认可。

    “从总体上看,我国大学国际化发展呈现强者恒强阶梯状态。”闫月勤说,我国国际化发展基本规律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大学好于其他地区大学;北京、上海、广州的大学好于其他城市大学。

    她还特别指出,作为国内知名侨校,我校以全国排名第十三位的好成绩位列全国211工程大学第一名,“侨校+名校”当之无愧。

(闫月勤分析最新调查结果)

    多项瓶颈制约国际化人才培养

    通过与国外其他名校的数据对比显示,闫月勤指出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普遍症结:教师队伍整体国际化程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来华留学发展快但规模小,教学国际化程度偏低,人才培养国际化保障需要加强,毕业生国际就业不足等。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瓶颈。

    闫月勤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大学应为高校教师学术交流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引导;将着力点放在教师、课程与专业、教学管理的国际化方面,抓住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矛盾;积极开展专业国际认证,让更多学科专业达到国际标准,与国际质量实质等效,获得国际认可;制定全国统一的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国际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升培养质量。

    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同行交流促国际化提升

    作为高校一线教师,闫月勤认为,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教学国际化水平密不可分。“提升自身国际交际能力,这是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实现教学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她谈到,“教师要积极与国外同行保持经常性联系,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及时掌握本学科最新发展、掌握最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提高教学水平、科研能力。”

   在提问环节中,教师们踊跃提问,就教材选取、全英教学、外教聘请、留学生学科设置等问题做了深入交流。作为一名全英教学教师,国际关系学院教师刘羽帆连发三问。她认为此次讲座虽然从大处着眼,但给每一位高校教师都敲响了警钟:“以前自己的视野过于狭窄,讲座后才知道我们和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是非常大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紧迫,高校教师的国际化要求同样刻不容缓。”她表示:“我们身为老师应该多多努力,注重提高自己的国际化教学水平,争取与国际先进大学接轨。”

(教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