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品味教学”第14期:“那些年,我们一起上过的课”在校友楼4楼会议厅举行。汉语言文字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文学院邵敬敏教授,年轻的博士生导师、药学院高昊教授,金牌主持人、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媛老师与到场的百余名本科教学核心团队成员、老师共忆当年学生时光,共探当下执教之道。
执教的术与道:师门恩重,代有传承
71岁的邵敬敏教授谈起年少时燕园求学生涯,言谈中充满了对授业恩师的敬重感佩。“我于1961年考取北京大学,当时才16岁,有幸得到时任北大中文系系主任杨晦、语言学大师王力、朱德熙、方言学家袁家骅等一批大师的教诲。大师们的授课像是一门艺术,寓教于美,绕梁三日,我听得如醉如痴,心服口服。”
30出头就被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珠江学者的高昊笑称在大学期间自己就是“一枚学霸”,上课爱抢坐前排,特别喜欢幽默、教学机智的老师,这塑造了他现在的寓教于乐的教学风格。对那些年的课堂,他充满了怀念。“因为我所读的是药科大学,老师一进门都穿着白大褂,我们还行上课礼,特别有感觉。”
邵敬敏感叹道,恩师对他的教诲让他一辈子受益,一辈子感激。他读大学期间,袁家骅教授在他的课程作业上批阅意见“作业不错,进一步加工”,多年后,一次偶然地机会他再次翻看到老师批改过的作业,想起恩师的教诲,便认真修改作业,并整理发表了该篇论文。
教学的趣与惑:投入感情,教研结合
邵敬敏是第一届“暨南大学本科教学校长奖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得者,20多年的本科教学时光给他留下了许多有趣的回忆。一次课上他感觉自己腰痛难忍,但讲课的内容自己非常喜欢,实在不忍停下。谁知越讲越投入,讲完之后腰竟然不痛了。他打趣道,“教学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我教着教着,兴奋点就转移到了脑子里,不在腰上了。”
相比之下,高昊的教龄还不算长,教学风格也还在慢慢形成的过程中。他最得意的体会就是把自己所进行的科研项目和本科教学实现无缝链接,以科研促进教学。同时他认为,讲课中适当地运用停顿,用更多的眼神交流代替语言训斥,让课堂饱含激情,也是他这些年教学中练就的小“技巧”。
邵敬敏、高昊、王媛和在场老师共同探讨了如何处理师生教学过程中观点差异、多媒体教学的利弊等问题。
品味教学:旨在“务实”和“务虚”中激发教师思考
两年来,每月一期的“品味教学”始终致力于满足教师发展需求,从“务实”的教学技能培训,到“务虚”的教学思想讨论,“品味教学”的唯一指向是激发教师无限的教学思考。暨南教师自发地参加到“品味教学”等活动中,营造了充满正能量的暨南“教风”。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莹说:“‘品味教学’从不同角度启发老师们的教学思考,带来新鲜的血液,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福音’。”